推进HPV“男女共防”,四川多地校园启动科普宣教与疫苗接种服务
2025年秋季学期开始,四川省内多所高校陆续将HPV(人乳头瘤病毒)防控纳入学生健康服务体系。西南财经大学、西南医科大学、成都大学、成都信息工程大学、西昌学院、四川文理学院、乐山师范学院在内的十余所院校,以健康体检、资料发放、现场接种等多元形式,推动“男女共防”理念在校园落地实施。截至目前,活动累计覆盖学生已超过2万名。
参与高校结合自身条件,积极推动HPV防控工作落地。西南财经大学校医院将HPV知识宣传融入新生体检与艾滋病防治宣讲环节,现场设置展架、发放资料并组织讲解,覆盖近8000名新生。体检结束后,校医院持续提供接种服务,形成“体检—宣教—接种”的完整闭环;成都大学附属医院体检中心在其负责的大学生新生体检项目中,发放HPV宣传资料5000余份,让新生了解HPV相关疾病的传染与预防知识;西昌学院则依托政府惠民政策,在开学季通过校内系统推送HPV科普与接种预约信息,覆盖近万名学生,并联合市疾控门诊开展专场接种及传染病防控讲座;成都信息工程大学在为近7000名新生提供体检服务的基础上,通过调研精准识别出超过600名学生的HPV疫苗接种意愿,有力推动了校园HPV防控意识普及。
HPV因其高传播性和致癌风险,已成为青年群体不可忽视的健康隐患。目前已发现的HPV型别超过200种,按致癌性可分为高危型与低危型。其中HPV16、18、31、33、35、45、52、58等被列为高危型,HPV52和HPV58更是中国女性常见的感染型别。研究显示,在我国25岁以下女性中,HPV52与HPV58的感染率分别达到9.6%和7.7%。
持续的高危型HPV感染可能引发宫颈癌、肛门癌、阴道癌、外阴癌、阴茎癌、口咽癌及相关癌前病变。几乎所有宫颈癌和约九成肛门癌与HPV感染密切相关。宫颈癌已成为中国女性高发的生殖系统恶性肿瘤,2022年统计表明,中国宫颈癌发病率居全球首位,死亡率位列第二。
尽管HPV感染风险高,高校学生群体对其认知仍相对不足。研究显示,中国女性HPV感染呈“双峰”分布,第一个高峰出现在17—24岁,而男性则在18—24岁达到高峰,这一年龄段与大学生群体高度重合。居高的男性HPV感染率同样不容忽视,相关研究显示平均感染率达91.3%,其中约88%的肛门癌与HPV持续感染相关。
面对日益加重的疾病风险和负担,疫苗接种被认为是阻断HPV传播、降低癌症发生的关键措施。根据《预防性人乳头瘤病毒疫苗中国临床应用指南(2025版)》,HPV疫苗推荐覆盖全人群:优先推荐9-26岁女性接种,重点关注9-14岁女孩;同时推荐27-45岁女性及9-26岁男性接种。
目前,国内已批准用于男性的HPV疫苗包括进口四价和进口九价。其中,进口九价疫苗是首个、也是目前唯一可男女共防的疫苗,可预防7种高危型和2种低危型相关感染,覆盖中国女性最常见的HPV52和HPV58,可阻断约92%的宫颈癌发生,并预防由HPV引起的肛门癌、癌前病变及尖锐湿疣,为构筑“男女共防”的免疫屏障提供了有力保障。